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超实用的AI项目——少儿知识百科的视频
这种视频的魅力在于:
- 需求广泛:孩子和家长都有学习需求,覆盖用户群体大,容易获取播放量。
- 知识门槛低:内容浅显有趣,人人都能理解,传播更容易。
- 家长刚需场景:很多家长希望孩子“寓教于乐”,会主动给孩子看。
- 形式吸引:动画+解说,画面色彩鲜明,容易抓住孩子注意力。
- 平台扶持:教育类、知识类内容,平台通常会推荐,流量池更大。
一、 少儿科普视频AI示例作品展示
在正式讲步骤前,老高先放上我做好的一个示例视频:
这是一个30秒的少儿科普视频,主题是 “海水为什么是咸的”。画风统一、配音自然,既生动又有知识点,非常适合小朋友观看。
二、少儿科普视频爆款账号案例
再给大家看看真实数据:

这位博主仅靠类似视频,发了60个作品,就涨粉58.9万。说明这种少儿科普视频不仅受欢迎,而且很容易做成爆款。
接下来老高就带你一步步走一遍完整的AI实操流程。
三、少儿科普视频AI制作步骤
1.用AI生成少儿科普视频文案
打开豆包(或ChatGPT、DeepSeek),输入如下提示词:
你是一名少儿百科短视频科普博主,写出5条少儿百科科普的文案,视频长度在30s-40s,所以写出的文案字数200字左右,科普的选题比如:(为什么荷叶干净又防水,为什么火车轨道上铺满石头,为什么树干要涂上白色的漆,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叫黄瓜,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,为什么海水是咸的、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)等等可以引发孩子们好奇心的选题,每个案例都以问题开头,用亲切的语气详细解释原因,参考权威的官方资料,知识科普科学启蒙,不要出现拟人化,用了生动简单的语言,让内容更易懂有趣。我给你提供两个文案例子,请根据提供的内容来进行创作文案,示例1:为什么荷叶又干净又防水?小朋友,这是因为荷叶有超能力哦,荷叶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凸起和更细小的绒毛,当水滴落在上面时,就像躺在无数个小尖点上,再加上水滴表面张力,就形成了水珠。而且荷叶表面还有一层疏水的蜡质层,这让水珠更容易滚动起来,还能顺便带走灰尘自我清洁,这就是神奇的荷叶效应。科学家们受到启发,模仿这种结构,发明了防水衣服不粘锅。你知道还有哪些有趣的应用吗?示例2:明明是绿色的,为什么叫黄瓜?小朋友,我们平时吃的黄瓜,其实是在它未成熟时采摘的,这时它果皮翠绿,爽脆清甜。等到它自然成熟就会变成黄色,但口味反而变差,不适合食用。另外,黄瓜其实原产于印度,西汉张骞初使西域带回中原,取名胡瓜,到了南北朝时,后赵皇帝石勒忌讳胡字。大臣樊坦在宴席上为避讳而将胡瓜称为黄瓜。黄瓜知名便流传开来,沿用至今。
生成短视频文案截图如下,咱们今天以第4个知识点来做示例。

2. 用AI生成少儿科普视频分镜提示词
在豆包继续输入以下提示词,得到分镜文案及图片和视频的提示词
帮我设计好选题4为什么海水是咸的呢?分镜脚本,视频长度在30s-40s,每句话一个分镜画面,总共是10-12个分镜,生成每个分镜画面的AI图片提示词,每个分镜不要增加或减少文案。1、所有画面风格:3D动画电影级渲染风格、皮克斯风格;2、画面出现的人物保持一致,风格一致;3、每个分镜画面不需要都有人物出现,画面丰富且生动;4、所有分镜画面中不要出现文字和符号;5、知识科普科学启蒙,不要出现拟人化;6、第一句的提问单独生成一个开场画面作为开头;7、每个分镜的图片根据内容再给出合适的动态视频提示词;8、所有提示词输出中文

3. AI生成少儿科普视频画面
依然在豆包对话框里输入以下提示词,获得每个分镜的静态图片
帮我生成以上所有分镜画面,要求画面中人物、场景、物品保持一致,风格一致,每张图片要对应分镜内容和剧情,比例16:9,3D动画电影级渲染风格、皮克斯风格

4. 生成分镜动态视频
第1步:点击每个分镜静态图片右上角的【生成视频】

第2步:输入刚刚豆包生成的动态提示词

第3步:生成分镜动态视频

第4步:重复以上操作,将每个分镜画面生成动态视频
5. 生成配音
- 打开免费配音工具👉TTSMaker
- 把文案逐句输入
- 选择“儿童声音模型”
- 可调整语速 → 推荐1.1倍左右

6.少儿科普视频剪辑与合成
第一步:素材导入
- 打开剪映 → 新建项目
- 把所以分镜视频、配音文件全部导入
第二步:按分镜排列
- 分镜视频按顺序排好
- 配音拖到对应视频下方
- 调整分镜时间,和配音匹配
第三步:加字幕+音乐
- 字幕:自动识别字幕
- 背景音乐:选择轻快节奏,不要太吵
- 音效:适当加点水声、风声,增强氛围

四、实操总结与变现路径
总结流程
选题 → 文案 → 分镜 → 绘图 →视频 → 配音 → 剪辑 → 成品
变现方式
- 流量变现:靠播放量拿平台补贴,适合新手。
- 橱窗带货:推荐儿童百科书、科普玩具,转化率很高。
- 广告合作:积累粉丝后,可以接教育类广告。
- 知识付费:引流到私域,卖“亲子科普营”或“AI视频训练营”。